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

Stratford is a district in East London,

A new university is planned on the Olympic Park following the 2012 Olympic Games.


Stratford, London
Stratford is a district in East London, England, in the London Borough of Newham. It is located 6 miles east northeast of Charing Cross and is one of the major centres identified in the London Plan. Wikipedia


 出處 / 天下雜誌497期│ 文 / 馬岳琳、攝影/ 鐘士為 │ 2012/05/16
為期17天的倫敦奧運,七月即將登場,倫敦如何用奧運改造環境,做數十年難成的都市更新?賽事結束後,又準備留給未來70年、下兩個世代,什麼樣的明天?(圖為倫敦奧運公園裡的公共藝術「軌道塔」)
從倫敦市中心出發,約二十分鐘車程,就到了東倫敦的史特拉特福(Stratford),這是奧運公園的所在地。

乘園區巴士在場館間環繞一周,奧運主場館、波浪木質屋頂的自行車館(Velodrome)、有雙翼的水上運動中心(Aquatics Center),和怪異的公共藝術——紅色軌道塔(ArcelorMittal Orbit),錯落在新栽植的四千棵樹木間,而整治完工的利河(Lea River)舒展其中。

奧運十七天比賽後,二.五平方公里的奧運場館區,將是歐洲一五○年來,最大的都會公園。

第一次造訪史特拉特福的遊客,一定無法想像,這佔地超過九座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的都會公園區,十年前,還滿是塗鴉的廢棄工廠、報廢汽車與冰箱,百年來都被稱為「臭史特拉特福」(Stinky Stratford)的城市廢墟。

十九世紀,不准進入倫敦市的汽油、油漆等有害化學品,都聚集在史特拉特福生產、交易。瀝青、鉛、砷、氯乙烯等化學物質,跟著時間累積、滲入土壤,嚴重污染史特拉特福的每寸土地。

 除了工廠,只有窮得難以翻身的外國移民,在此地落腳。廢棄廠房的牆上,塗滿了咒罵,是倫敦貧富懸殊最深的烙印。

「我們大可選擇在市中心的海德公園辦奧運,」英國外交部奧運辦公室總監米契爾(Andrew Mitchell)說。那兒四周風景如畫,省力之外,對觀光客來說更是倫敦的面子。

擺脫又臭又窮的命運

倫敦選擇把奧運公園放在史特拉特福,就是要藉奧運的規模與資源,進行最大規模、最困難的東倫敦都市更新。

九十三億英鎊的建設經費中,七五%用於都更與再造東倫敦。這是未來可以留下的資產。

東倫敦的都更,難在這是一片已經被汙染得不適宜人居的土地。怎麼「清洗」這片髒地?

奧運公園規劃一開始,就結合民間企業技術,透過繁複的重金屬處理程序,「清洗」史特拉特福挖出的二三○萬立方公尺的工業污染土壤。洗過的土,容積相當於一○二二座奧運標準游泳池。

「這部份,未來不會被看見,」營建產業協會理事長瓦茲(Graham Watts)指出,「但卻非常重要。」
 土洗乾淨了,再拆掉二二○座廢棄建築,東倫敦才因此有了新生的基礎,可以種樹、規劃公園。

在奧運公園的東北邊,更蓋起了俐落的水岸選手村,媒體中心則在西北邊,隔著利河相望。

奧運之後,選手村將安裝廚房,成為兩千八百間公寓,六成出售,四成做為社會住宅。而媒體中心則將改為辦公大樓,吸引新創企業進駐。

「若不是奧運,這個地方再五十年都無法改變,」米契爾說。

奧運之後,東倫敦將出現新郵遞區號E20,有十一所學校、三個健康中心;終於有機會擺脫百年來又臭又窮的命運。

永續,的確是倫敦奧運的重點之一。

倫敦奧運的各項建設,都從「減法」開始。倫敦奧委會場館總監布利(James Bulley),最常說的關鍵詞,就是「暫時性建築」(temporary buildings)。

蓋場館,先想怎麼拆

再大牌的設計師設計場館,都從可以拆掉多少、以符合未來做為社區運動之用來思考。比賽一結束,場館就可以被「塑身」、為小市民所用。

東倫敦的奧運主場館,不但是史上用鋼量最少的主場館,而且八萬觀眾席中,五萬五千席都是暫時性的,比賽結束就拆除。因為,未來這裡的居民,最多只需能容兩萬五千人的座位。

 知名建築師札哈.哈蒂(Zaha Hadid)設計的水上運(下圖,照片轉載自倫敦奧運官方網站)動中心,屋頂猶如一條大魚縱身騰躍,雙側可容納一萬七千名觀眾。奧運後拆去雙側,就成為兩千五百席的社區游泳中心。
倫敦奧運水上運動中心

在九個月之內完工的籃球場,更是史上最大的臨時體育場館(下圖,照片轉載自倫敦奧運官方網站)。運用鋼架與白色可回收PVC,搭建成一萬兩千個席次,奧運後整座球場都將拆除、甚至移至他地再使用。
倫敦奧運籃球場
屋頂像洋芋片的自行車場館,負責結構工程的設計總監維爾(Andrew Weir),跟《天下》解釋,大家喜愛的回收木做成的洋芋片形屋頂,「不是為了漂亮,而是為了減少量體。」

波浪狀的設計不但減少屋頂重量,增加自然光、減少電力耗費,而且通風無需空調輔助,一切節能。」(下圖,照片轉載自倫敦奧運官方網站)
倫敦奧運自行車館
「除了暫時性建築,我們也不斷思考,將原有都市空間,改為臨時比賽場地,」負責奧運園區建築總體規劃,帕普勒斯公司(Populous)副總監喬普森(Chris Jopson)指出,這也是倫敦奧運避免蓋蚊子館的突破。

 在白金漢宮旁的皇家騎兵場,奧運期間是沙灘排球的比賽場地。泰晤士河南岸、六百年歷史的皇家公園——格林威治公園,則成為馬術競技場。連白金漢宮前的車道,都成為公路自行車和馬拉松比賽跑道。
倫敦奧運皇家騎兵場
總之,倫敦想盡了辦法,不要「留下」對這個老城未來造成負擔的東西。

當地民眾未來需要的工作與生活品質,才是賽事後,要留下來的重點。

去年,奧運全球贊助商奇異(GE)捐助八百萬美元的醫療器材,給東倫敦哈克尼區(Hackney)的何莫頓大學醫院(Homerton University Hospital)。

奇異英國與愛爾蘭區總裁艾波恩(Mark Elborne)指出,奇異更將全面支援奧運在健康照護和能源上的需求。

無論是在奧運公園的能源中心,或倫敦塔橋的新照明計劃,奧運結束後,都將是社區綠色環境的新典範。

沒有留言: